数学科组

首页>福田小学>教研加油站>学科空间>数学科组数学科组

“笨”小孩不笨

2018.06.04  

---一个后进生的转化个案 

  福田小学   傅子珍 

背景资料: 

认识他,是在一年级下学期期末代课中的一次数学计算小测验,印象中他做得很快。待我回到办公室一一批改时,才发现他的整张试卷没有一道题是对的,题目很简单,他却得了零分。我开始关注这个孩子,他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谢心格。 

二年级,因工作调整关系,我正式担任该班的数学老师。 

我们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我发现他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反,还挺斯文,有点腼腆。可是翻阅他的单元成绩记录,最高分不超过40分。通过观察还发现他课堂上很不专心,有时整节课都在默默地玩东西,作业不做或乱做。有次我问他最喜欢上什么课,他憋了好一会儿说:“没有”。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课间也很少与同学主动玩耍,比较自卑。 家庭生活背景 通过接触,我进一步了解到谢心格的家庭条件较差,他属于借读生。他的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家中兄弟姐妹四人,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孩子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非常简单,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背景情况分析: 

这是一只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那么,怎样启动这只搁浅之舟,使他扬帆前进呢? 

我在思索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分为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一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一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前两类实际并不是“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或天赋暂时没有被老师发现罢了,教师的职责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唤起他们思维的“觉醒”,向他们输入自强和成功的“意念”。在他看来,就是第三类学生,也不是不可转变的。他说:“但愿你循序而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我有了信心,对自己,对孩子。 

 辅导策略与经过: 

——用爱心去温暖 

每一颗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自己的优势。教师要用爱心去温暖、打动学生,去启发和激励学生。我曾问过谢心格:“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他用沉默回答了我。很明显,他没有信心,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此我特意找了几位同学当着他的面问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指出他的优点,如爱劳动、忠厚老实、爱帮助人、文静、不打架……谢心格听了大家的话非常激动。后来,他对同桌说:我没想到,我还会有这么多优点!。从这以后,他对我亲近多了,走廊上见到他,他对我羞涩一笑,课堂上我也开始能感受到他的目光了。 ——用耐心去巩固 

     

谢心格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为了激发他的兴趣,使其积极思考,我有意在课间、课后和他玩一些脑筋急转弯题、智力题等,例如,其中有一道题:“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牧羊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碳灰,把熟睡人的额头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都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头上也被涂了黑。他是怎么想出来的?”等这样的题,做这类题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他比较感兴趣,后来,他竟然经常也出一些题来考我,他明显地喜欢开动脑筋了。 

他的学习基础实在差,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辅导他,我把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每天耐心地为他补课,一点一滴,每次补习花时不长,他逐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绩有了好转,课堂上能看到他举起的小手。 ——用信心去期待 在谢心格逐步改变的过程中,有一次考试,他的成绩不理想,他又开始疏远同学,回避老师。我对他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哪道题不懂,我们一起想一想。” 我们俩又重做了一遍。我又给了他一个新的分数,自信又回到他的脸上。 

    

 

 

“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孩子对你的信任。” 

 他明显的进步了,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有时甚至把手举得高高的,惟恐我看不见。他曾是一个同学们眼中的笨小孩,但他正努力地改变着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看法:“笨小孩不笨”。这只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正努力地扬帆前进。  

 

我的反思: 

    在与孩子相处的无数个朝朝暮暮,我始终相信着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让我对孩子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我用自己的认真地去爱,用爱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不放弃每个孩子,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一步步迈向成功。对于优等生,给予他们可贵的信任。对于中等生,给予他们珍贵的关注。对于后进生,给予他们加倍的关爱。使孩子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一个站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