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
《红星歌》 |
科目 |
音乐 |
|||||
教学对象 |
五年级学生 |
课时 |
1课时 |
提供者 |
薛建洲 |
|||
一、增值教材内容分析 |
||||||||
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歌曲是进行曲风格,雄壮而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队列歌曲。民族七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在雄壮有力的号角性音调走出引子之后,显示出开头两个乐句,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 |
||||||||
二、增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用队列踏步的方式感受进行曲。 4、学会用口琴吹奏《红星歌》二声部,并感受二声部音乐,为唱准二声部音准打下基础。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五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的特征: 1、竞争意识和学习自觉性都增强了。 2、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 3、独立能力增强,开始自发组织团体活动。 |
||||||||
四、 增值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师生互动、生生交流 3、口琴进课堂 4、调整不同声部音量来训练学生音准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1、PPT课件 2、钢琴 3、口琴 4、节拍器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教学意图 |
|||||
1、电影故事导入 |
先问学生喜欢看什么电影,再说老师小时候喜欢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引出《红星歌》。 |
回答喜欢什么电影,听老师讲小时候的故事。看电影《闪闪的红星》视频剪辑。 |
通过电影片段引出《红星歌》。 |
|||||
2、了解歌曲的拍子 |
提问学生:歌曲《红星歌》是几拍子?从第几拍进入?什么速度? |
回答老师提问:两拍子。第一拍进。进行曲速度。 |
先让学生搞清楚歌曲的拍子、进拍及速度。 |
|||||
3、划拍欣赏歌曲《红星歌》 |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划拍。 |
请学生划着两拍子来欣赏歌曲《红星歌》视频。 |
让学生划拍感受歌曲。 |
|||||
4、识谱 |
向学生提出要求。 |
请学生认真看歌谱,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音符或符号。可以相互讨论、解答。 |
让学生吃透歌谱。 |
|||||
5、请学生提出问题 |
引导学生提问题,把本首歌曲中的几个难点都提出来。 |
学生提出问题:1、重音记号。2、渐强记号。3、反复记号4、反复跳跃记号。5前八后十六节奏。6、附点音符。 |
找出谱面问题。 |
|||||
6、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
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带学生练习(可以先请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或纠正)。 |
积极发言,并聆听老师解答,配合老师练习歌曲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难点曲谱。 |
解决谱面难点问题。 |
|||||
7、划拍视唱曲谱 |
教师钢琴伴奏。先学唱高声部三遍,再把二声部的低音声部专门练三遍。第一遍放慢速度,之后逐渐加速。 |
学生划拍视唱曲谱。两个声部分别学唱三遍后,请个别同学单独视唱。(提前告诉学生) |
解决音准、节奏和节拍问题。 |
|||||
8、口琴吹奏旋律 |
教师先巡视,然后用钢琴伴奏或者用口琴带学生一起吹奏口琴。第一遍放慢速度,之后视情况提高速度。 |
学生先自己练习几分钟,互相倾听、纠正,然后一起跟着老师吹奏口琴,两个声部各练两遍(练几遍视情况而定)。 |
用口琴帮助学生继续解决音准和节奏、节拍问题。 |
|||||
9、口琴吹奏二声部 |
教师指挥学生专门练习二声部。 |
把学生分成两半,一半吹高声部,一半吹低声部,两声部合奏。两遍之后,再把声部换过来吹两遍(练几遍视情况而定)。 |
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用口琴吹的话,不存在音准问题。 |
|||||
10、口琴分两个声部吹奏整首歌曲 |
教师指挥学生或用钢琴给学生伴奏。 |
学生分两个声部用口琴吹奏整首歌曲。 |
主要解决学生的二声部和谐问题。 |
|||||
11、学生自奏自唱二声部 |
教师用钢琴给学生伴奏或指挥学生。先唱曲谱,后唱歌词。演唱次数视情况而定。 |
学生分两半,一半学生演奏演唱高声部,另一半学生演奏演唱低声部。学生分两边坐,坐在同一边的学生演奏演唱同一个声部。演唱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聆听本声部的口琴旋律,把音唱准,并一定要保证有气息支持。第一遍每个声部选5、6名音准比较好的学生唱,其他同学全部吹奏口琴。在保证音准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逐渐加多演唱人数,直到全部学生加进来都能够保证音准为止。(这个要视音准情况确定演唱的人数)音准不太好的学生刚开始唱时声音先小一点儿,但气息支持一点儿都不能少。 |
解决学生演唱二声部的音准问题。 |
|||||
12、轻声演唱整首歌词,并进行艺术处理。 |
教师用钢琴给学生伴奏或指挥学生。带领学生处理歌曲。 |
学生用有气息支持地轻声分两个声部演唱歌词,同时要划拍。(视情况而定,如果还唱不准,就还要保留部分学生吹奏口琴。)学生要积极主动处理歌曲。 |
水到渠成,解决歌词的分声部演唱问题,并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
|||||
13、加打击乐器演唱或边踏步边演奏演唱。 |
教师统筹,分配打击乐器,控制场面。放伴奏带、视频。 |
学生跟伴奏音乐合唱、合奏。刚开始,为了节拍准确,声音可以先小一些,以保证每个同学能清楚地听到伴奏声音。 |
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成果。 |
|||||
教学反思: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构思中,我围绕音乐课标里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助的教学方法建立了平等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呈现出了课改里经常提到的师生参与、生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和谐场面。
本首歌出自儿童电影《闪闪的红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详,学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这首歌的内涵,体会这首歌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所表现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自豪、积极向上的情绪,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整个教学过程以听、学、演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而且因为歌词语言简洁凝练、主题鲜明,旋律清新明快,所以孩子们学习地很认真也很开心,基本上达到了要求的效果。
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非常注重歌曲的学唱和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重的原则。
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口琴进课堂和逐渐调整音量来解决学生二声部的音准问题。因为一节课想让学生唱准二声部还是很不容易的。本办法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