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组

首页>福田小学>教研加油站>学科空间>语文科组语文科组

三(3)班的教育故事

2019.05.28  

三(3)班的教育故事

福田小学 刘莉

又是一个忙碌的学期在紧张和愉快中接近了尾声,我和三(3)班的孩子们又在一起快乐地度过了一个学期。一学期来他们因明白了一些道理而看上去懂事许多,也会因年纪小犯了一些错误而显得幼稚可笑;他们会因成功而欢呼雀跃,也会因失败而伤心难过;总之,一学期来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在健康得成长着。记录孩子们成长中的故事是我多年的工作习惯,下面是这学期里的几个教育小故事,从中反映了我班教育的一个侧面,也是我总结教育经验的一种方式,谈出来愿与同行共勉。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在三(3)班我的德育工作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德育要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我不仅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一个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故事一:参与午读

记得开学初,我们班的午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这段宝贵的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上空空的,坐在那里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中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看书,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每天中午,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并要求孩子们也可以带来自己喜欢的书来看,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午读的时间他们都会安静地读书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故事二:承认错误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却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我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一个上午,终于在当天下午的班会时间我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孩子们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可以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走进孩子,捕捉孩子的不健康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每一个生命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世界。只有我们深入了解学生,平等的和学生交流,倾注我们的真心真爱,和学生心理相容,才能有机会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解除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碍。请听故事三。

故事三:可怕的记录本

那是一个普通的上午,上完课我习惯地打开家校互动平台,查看家长留言。方子龙家长的留言让我停下来手里批改的作业,仔细阅读起这则留言:老师您好,据方子龙给我反应,说班上的邹子轩、陈佳楷总是打他,孩子说都不想上学了,请老师了解一下此事。下课后我请来了三个孩子了解情况,按照常规我先让“受害者”叙述事情经过:

方子龙:邹子轩和陈佳楷打我……

邹子轩、陈佳楷齐声说:我没有打你。

方子龙:谁说没有,我都记下来。(说着方子龙拿出一个小本子,指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几行字争辩到)邹子轩昨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时打了我的头两下,陈佳楷打了一下……

“好了,停下!”在我的制止下方子龙停止了述说。这一刻我被方子龙这样的行为怔住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对于同伴间的磕磕碰碰居然这么在意,甚至还用本子一一记录下来,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如果他总是想着今天某某同学打了我或某某同学撞了我,并每天在这个记录本上记录下这些不开心的事,他每天还能开心吗?这不是在记录仇恨吗?长期下去他还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吗?这太不利于他健康心理的形成了……想到这我觉得处理方子龙是否被同学打已不是最重要的了,当前重要的该是如何纠正孩子这种不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矛盾的方式。于是批评教育了打人的同学后,我留下了方子龙单独和他交流,通过沟通我了解到原来方子龙曾向父母反映过有同学打他,他爸爸告诉他:“以后如果谁打你就记下来告诉老师。”听了孩子的话我找到了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形成孩子错误行为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于是我和孩子就如何面对同学的伤害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谈话:

“当同学有意或无意间冒犯了你,你认为怎样处理比较好?”我问方子龙。

“告诉老师。”方子龙说。

“对呀!你记在本子上能解决问题吗?同学能认识到他们的错误而改正吗?”我又问他。方子龙连连摇头。

看到他同意我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告诉他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和同学矛盾的方法。事后我请方子龙的家长来学校就此事做了交流,家长也表示这样教育孩子很不妥。处理了这件事后,我觉得方子龙遇到的这种事应该是孩子们普遍会遇到,于是在班上我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当我和同学产生矛盾时,我该怎么办?的班会,由于这个主题很贴近孩子的生活,所以会上同学们讨论十分热烈,各抒己见,说了许多种办法:如找老师帮助解决;找班长帮忙;主动和同学和解……

这次事件使我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孩子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世界没有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念模糊,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其容易走向心理“弯路”。我们要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困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孩子的不健康因素,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实德育应渗透于孩子们的课堂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我认为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做为老师我们应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当然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或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

惩罚也是一种德育教育

故事四:老师我错了

在学校进行的“生命与责任”教育中,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我不仅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前不久刚刚在我们班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数学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不注意听课还和周围的同学讲话,以至于干扰老师上课,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狡辩。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生气,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生气,我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它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事后,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让我打心里开心。

这件事后我想如果我把对他行为的惩罚变成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他,对于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阴影,更失去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宽容同学们错误,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他们学会对自己过错承担起责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但也有些书中写道,我们要摈弃惩罚,惩罚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其实我觉得,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我们可不可以把惩罚升华成责任教育呢?还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得真知吧。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