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深圳市福田小学 梁丽红
论文提要:
孩子是我们教育中心,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们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所有方法的背后都包含了对学生的爱和关切,爱是理解、尊重、包容和智慧,在这个炼缸里,我们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建教育的和谐。
关键词:爱 理解 包容 智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①在以教师和学生为基本要素的世界里,师生之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相信每一位初涉讲坛的教师,面对如许天真无邪的孩子时,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爱,他会在心底默默发誓,要用自己的全部学识和自己满心的关爱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教育出现困难,当调皮的孩子增多,曾经的笑脸会变成一种呵斥,曾经的爱护也会出现不满和抱怨。久而久之,学生由当初对你的尊敬喜爱变为愕然,继而漠然。此时此刻你会惊呼为何自己变得如此陌生!殊不知,你不是丢失了爱心,而是还没有找到爱的艺术。
一、 爱是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
要爱学生首先要理解学生。小学生正处于一种懵懂、幼稚的人生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且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管理上应正确理解和处理小学生的违犯纪律的行为,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爱一个学生,既要爱他的优点也要爱他的缺点。给每一位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是孩子最好的财富。所以老师,你要善待自己的学生,控制自己的感情,从孩子的视角,让学生能够在错误中成长,用宽容与智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成长起来。
有这样一个孩子,当时正上着作文课,孩子们都握着笔冥思苦想,奋笔疾书,教室里非常安静,只听见孩子们写字时沙沙的声音。突然,响起了“嘭彭嘭”敲桌子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又是班上的“调皮大王”王明辉,只见他胖乎乎的小手使劲敲打着桌面,声音响亮而刺耳。看来他又不高兴了,像这样的情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只要他不想听课,就肯定会捣乱,自己不懂,别人也不要想有好日子过。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要是像平时,她早就冲过去,把他的桌子一搬,劈头一顿痛骂了。可是今天,她忍住了。她走过去,按着他的小手,轻声说:“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吗?我来帮帮你吧。”看着老师的笑脸,他很快恢复了平静,教室里又恢复了沙沙的声音。
王老师知道,他是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父亲刚离开人世,母亲从小就没有抚养他了。他是由姑妈带大的,被姑妈宠爱过度,但是现在姑妈又有严重的糖尿病。于是,王老师常常去探望他的姑妈,并且经常把黄明辉带回自己的家,教他写作业,给他家庭的温暖,并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渐渐的,他上课不再捣乱了,班上也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了,现在他的成绩已经步入中上行列,并且还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泰戈尔说过:“不是缒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面对如此顽劣的学生,很多老师可能会嫌弃、或者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于是他们心中产生了一些误解,以为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行为上表现得粗暴无礼,甚至顶撞老师。其实,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加敏感,容不得半点伤害,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应尽量避免用批评的方式来纠正他们的过错和不良行为,而是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赞扬,用更多的关爱接纳他们,诱导其产生进步的内驱力,才能使他成功转化。
在此笔者不禁想起了一则伊索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戴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平明地吹,想吹掉斗篷,结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工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阴下乘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委婉的说服比强迫更为有效。
深爱每一个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并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的心灵,从而找到一个突破口,这是教育的一门艺术。因为教育首先是一种理解和包容,只要我们保护得当,就一定能使这些将要枯萎的幼苗重新长出嫩绿的新芽,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二、爱的教育需要用智慧来点燃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情境瞬息万变,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需要正确、迅速、敏捷地做出判断,巧妙地排除干扰,妥善处理,这就需要教育智慧,需要用教育机智来点燃你爱的教育。苏联教育学家务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是的,教育本身是一项智慧的工作,面对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智慧之人,而有了智慧之人,社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教育中的智慧,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
其实,每一个老师无论对他的学生是赞扬或批评,是生气还是欢喜,他的本意都只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教育时没有落在关键点上,而是打了差边球,学生不痛不痒,教育自然是没有意义的。而纵观各种优秀教学案例,却无一不是教学智慧闪光的结果。
课堂教学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需要智慧。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当老师提问一位同学,那同学站起来来时,由于用力太猛,椅子反倒了,椅子“咚”一声倒在水泥地板上,这无疑是尴尬的。但是如果你能机智地化解必能让你的公开课锦上添花,那位老师他是这样说的:“没有乌云,没有闪电,怎么突然响起了雷声。”如此一说,不但能缓解当时的紧张气氛,更能显示一位教师的魅力,教学自然会是成功的。
教学机智是教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机智的老师,可以把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这种天赋是长期在理论和实践中磨合而成的。表现为对教育对象、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如果只是一时的小聪明,是不可能对教育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的。由此可见,要在教育中见智慧,需要你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成长要素等,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无不体现出对学生更深一层次关怀和理解,是教师深入研究的结果。优秀的教师,总是能抓住某些不起眼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深刻教育,这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可见,关心和爱护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缺少这样一种情感,即使有再深的理性知识,教师的个体智慧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智慧,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的智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马克斯.范梅南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学生需要你的智慧,更需要你关爱!
三、 爱的教育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
教育学生学生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技巧,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只有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学生的响应,教育依然是没有效果的。爱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的。你对学生付出了爱,那你将得到更多的爱。母爱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在于深厚、细腻、无私;师爱也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在于博大、理智与奉献。
良好的班集体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有一种强大的向心力。整个班集体紧密地团结在老师的周围,他们的关系其乐融融,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共同成长。这是一位老师教育成功的结果,也是老师师爱成功的结果。
为了达到这样一种美好的境界,需要你对学生更多的付出。学生生日时花心思给孩子准备一次生日会;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纵向地记载学生的成长过程;经常给孩子家访,通过家校的互动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下课时跟学生一起游戏,跟孩子一起谈心,了解学生,也让学生在接触中感受你的独特人格魅力;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网站,让孩子在其中倾诉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畅所欲言,并从中引导;和学生一起读课外书,开展读书会,谈谈个人的感想,等等……,所谓“教无定法”,只要你对学生付出了关爱,就可以得到学生双份的爱。
让学生在被爱中也懂得要尊敬老师,关心他人。在你喉咙沙哑的时候,学生会递上一杯开水;在你改作业腰酸背疼时,学生会自发地给你捶捶后背;在你生病不能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安静的自习并给你关心的问候,等。当你感受到学生对你的爱的时候,你将感受到你教育的成功,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位老师最好的礼物。爱的教育是相互的,用学生的关爱来为你的教育打分吧,这是对你爱的回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无论或批评或表扬,或智慧或技巧,或欢笑或哭泣,爱都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语言,让我们用关爱来营造我们共同的天空。
注释:
①《一份特别教案》李玉萍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