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规划

首页>福田小学>成长守望台>德育之窗>德育规划德育规划

德 育 工 作 规 划

2018.06.03  

德 育 工 作 规 划

为了深入贯彻《小学德育纲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小学生守则》等教育文件规则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特制定福田小学德育教育规划,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四化”,即教育目标明确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网络立体化,教育评价科学化,从而逐步形成具有福田小学特色的新型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   教育目标明确化

整体目标: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立足“品德素养”,即,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文明行为、传承深圳精神,实现德育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审美“三个回归”,最终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国际视野、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快乐幸福的未来合格公民。

分段目标:

1、低年级

思想品德:

1)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首都和国庆节。

2)知道深圳,能简单介绍一、两处景点。

3)了解红领巾的意义,有强烈的入队愿望。

行为习惯:

1)注意个人卫生,衣着整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涂乱画。

2)使用日常礼貌用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3)学会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习用品;不吃零食,不乱花钱。

学习表现:

1)上课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2)认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3)积极阅读拼音读物,收看儿童电视节目。

遵章守纪:

1)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旷课、不逃学。

2)课间不追逐打闹,做有益的游戏。

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个性发展:

1)诚实,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敢于承认错误。

2)合群,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谦让意识。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兴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中年级

思想品德:

1)热爱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

2)热爱深圳,了解深圳的主要建设成就。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国内外大事。

3)阅读有益书籍,向优秀人物和革命先辈学习。

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使用礼貌语言,虚心接受师长的教导。

2)守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借他人钱物及时归还。

3)具有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有一定自理能力。

学习表现:

1)自觉学习,独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课堂积极思维,敢于实践和质疑。

3)注意观察,有阅读兴趣,喜爱小制作。

遵章守纪:

1)自觉遵守学生一日常规,严格要求自己。

2)不光顾小摊,不进游戏厅,遵守各项公共秩序。

3)注意安全,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个性发展:

1)诚实、善良,有爱心。尊老爱幼,帮助老弱病残。

2)合作,与同学有协作精神,学会宽容、谦让。

3)针对兴趣,坚持训练,逐步培养自己的特长。

 3、高年级

思想品德:

1)热爱祖国,了解祖国的变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主动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深圳的发展。

3)阅读历史书籍,崇敬杰出人物,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行为习惯:

1)穿戴整洁,举止大方,尊重他人。

2)体贴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关心爱护他人。

3)生活基本自理,懂得合理用钱。

学习表现:

1)学习刻苦,有学习目标,学会制定计划,讲求效率。

2)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建立创新和竞争意识。

3)动手动脑,探索自然,进行科技制作、小发明。

遵章守纪:

1)有一定自控能力,不进游戏厅,不进网吧。

2)具有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3)具备简单的法律意识,能分辨是非,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个性发展:

1)诚实、自信,树立责任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2)合作、关爱,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

3)在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二、教育形式多样化

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及本校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转化成操作性强、具体可感的教育形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教育内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1、实物、文字、图片展览

将可供教育的实物、或教育图片、文字说明,根据教育系列,编排、制作,归类整理,形成相对独立的、形象具体的教育体系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观、阅览,讨论评说,从中受到教育。

2、故事、演讲、知识竞赛

将实施主题教育的内容、要求及竞赛形式布置到各年级、班队,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内容,然后选拔选手采用故事、演讲、知识竞赛的形式,逐级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受到教育。

 3、参观、访问、实践

将学生走出课堂、带出学校,根据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到工厂,到乡村,到历史教育基地去实地参观、访问,去耳闻目睹,去调查访问,了解实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接受教育信息,内化教育内容。

4、主题班队会

针对不同教育专题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班队会活动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5、报告、讲座、

邀请老红军、革命老前辈、社会学家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就所定教育专题及教育内容,作报告或举办系列讲座,让学生聆听教诲,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6、音像、广播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思想教育的电影、录相。然后,讨论、交流体会,写出观()后感。

 7、汇报操作表演

实施专题教育时采用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即根据教育目标,制订可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操作演练的活动方案,预先布置下去,全面练习,再选拔若干名小选手进行汇报表演,组织全体学生听汇报、看表演。

 8、征文比赛

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素材,拟定征文题目,指导学生按要求作文,再分级评选,评出优秀文章广播、展出。

9、学科渗透

通过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10、其它形式

进行德育的形式,除以上几种外,还有不少形式,可根据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确定,只要有利于实施德育的,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诸形式,均可采用。

 

三、教育网络立体化

实施德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持续性的、全方位的展开的教育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形成立体的德育网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1、学科相互渗透的德育网络。

1)思品课。低年段的品德与生活,高年段的品德与社会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任课老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2)语文课。语文课是最易于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感染、陶冶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

3)数学课。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4)科学课。在讲授自然常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及能力。

5)音乐、美术课。音乐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开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6)体育课。体育教学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2、校级、班级、少先队德育网络

l)校级教育。

由分管领导组织,结合学校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利用升旗仪式、传统纪念日进行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班级教育。

由班主任组织和引导,向全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

 3)少先队教育。

由少先队辅导员组织指导思想品德教育。按队章的要求,加强队的组织教育,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校、班队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依靠校内外力量,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通过参观、访问、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报刊、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影响。

 3、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网络

发挥家庭、校外社区教育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1)家庭教育

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品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2)校外教育。

利用校外教育补充和扩展学校教育。学校与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东方阳光等校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利用校外场所和教育设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还要与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革命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企业家等校外学生导师及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街道、居委会等建立联系,开辟教育场所,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教育评价科学化

我们不仅要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化、系列化、多样化、立体化,还要逐步建立完整、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德育考评制度,强化管理,科学评估。拟建立如下几个评估系列。

l、 德育常规工作检查评比

2、学生行为规范评比

3、学生操行评定

4、优秀学生评定(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福田之星”等的评定)。

5、后进生转化评定

6、“文明班”、“优秀中队评比”。

返回